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信息 >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问题探讨

05 Apr 2016
浏览次数:


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电力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年来几轮大规模的电网改造,整体的电网结构、设备等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随着统一坚强智能电网规划的逐步实施,电力行业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电力企业对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如何寻找合适的人才,并进一步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从而为企业保持强劲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人才储备,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1、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意识有待提高
  “让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从事适当的工作”,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最基本意义。现代电力企业中,虽然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仍然没有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的模式。传统的人事管理片面地把财、物作为重要资源,缺乏对现代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与管理的理念。而且,传统的人事管理着眼于眼前,习惯于按照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程序来操作,对组织发展的需求和职工的需求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把员工看做管理和控制的工具,抑制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首先,员工队伍比例失调,一线技术人员紧缺而管理人员富余。面对电力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涌现,电力企业员工因自身素质所限难以达到新要求,这种情况下,势必出现非专业性岗位存在冗员,而专业人员和优秀管理人才则存在着短缺;在人员配置上,普通型、技能单一型的人员富余,而从事经营管理、技能操作的拔尖人才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多技能人才严重不足。
  其次,人员学历水平偏低。目前我国电力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20%左右,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50%左右。学历水平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如日本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50%,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职工为75%。
  3、薪酬分配机制缺乏激励性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企业实行的一种简单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严重制约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大大改善了吃大锅饭的弊端,但是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一些固有缺陷仍然阻碍着薪酬激励机制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不同职位类型之间的薪酬标准、等级之间的薪酬差距不合理;薪酬与绩效联系不够,对提高员工接受培训和改进绩效的激励作用不大;没有处理好资历、职位、能力、智慧、贡献等要素在薪酬分配体系中的关系,未能充分体现“凭能力上岗,凭贡献取酬”的思想。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整体思路
  1、更新人才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目前电力企业虽然都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但有些专业人员的工作仍停留在劳资管理水平,人才观念陈旧。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发展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人,因此,用人机制的转换是一切改革创新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不断进步的今 天,只有重新按照现代企业的标准,重新定位人才的标准和作用,更新人才观念认识,才能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2、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结合
  电力企业急需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套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进而构筑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企业战略为指导,确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随后才会有与之相配套的劳动组织及岗位编制计划、新员工招聘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因此,应以人力资源规划为基础,做到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机结合,才能全面构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三、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措施
  1、改革新员工招聘办法
  在招聘新员工时,应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标准,为今后的岗位任用和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人力部门应根据企业本身的发展需要,排除外界干扰,拓宽企业的招聘渠道,在市场中汲取优秀人才为我所用,招聘那些符合电力企业工作需要的人才进入企业。
  另外,针对生产一线全日制毕业生短缺,尤其是县区电力企业人才缺失的棘手问题,改革毕业生招聘办法,采取定向招聘,根据县级以下单位和生产一线单位的实际需要,在招聘毕业生时签订到县区或一线工作的协议,逐步改善县区和生产一线单位人员结构,解决人员不好配置的问题。
  2、完善岗位竞聘和转岗离岗制度
  首先,坚持完善竞聘方案,在地域、从事专业年限等方面适当降低竞聘条件,把岗位竞聘和行政手段调配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岗位竞聘中来,鼓励员工从事不同岗位,加快不同专业间的人才流动,从而达到优化电力企业人才结构配置的目的;其次,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和待岗培训机制,对不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员工施行转岗和待岗培训;对能力低、业绩差、不服从转岗分配或经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逐步形成企业内部的压力传导机制和员工的退出机制。
    3、积极帮助员工制定人才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
    进一步健全多元化培训体系,大力提倡一岗多能,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生产技术岗位人才的培养工作。重点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高技能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和空间。对新接收的大学毕业生,逐步实现人才培养的跟踪制度,细化培养流程,加强监督考核,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薪酬分配制度
    目前电力企业正积极稳步推进薪酬体制改革,大部分都实行了岗位月薪制或薪点工资制,以岗定岗,岗变薪变,人员能上能下,工资能增能减。这种薪酬体制不仅加大了对关键性管理人才和核心员工的激励力度,同时,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为保障薪酬分配制度的落实,还必须建立适用于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的绩效标准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薪酬制度结合绩效考核的改革,是电力企业薪酬改革顺利进行的一个支撑点。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规划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要围绕电力企业总体发展目标,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把握现在及未来电力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确立发展战略,协调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作者:曹爽、程德才